精准,特色产业到底有多“特”
| 招商动态 |2017-05-24
企业+基地+农户
距永仁县城10多公里远的永定镇云龙村,一座座山头上连片的芒果树整齐排列,长势喜人,树林中央的人工湖在阳光下波光粼粼。
这是永仁县重点打造的晚熟芒果综合产业园——云南哲林实业有限公司的3万余亩芒果基地。
连片芒果基地
3月份的永仁阳光已经很辣,白天的气温已经有20多度。坐在基地办公厂房的凉棚下,32岁的湖南小伙子方伟热情地跟我们讲起基地的故事。
这个32岁的高大的湖南小伙被云南的阳光晒得黝黑,这是他来到永仁的第四个年头。
湖南小伙方伟成了当地人
刚到永仁,他就通过微信认识了现在的妻子——麦拉务村的彝族姑娘,现在两个人的孩子已经一岁。这个三口之家在村里分得了一套房子。
“我们刚来的时候,这里还是一片荒芜。”方伟供职的这家海南企业成立于2013年3月,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永仁。他是第一批来的老员工,现在是这片果园的管理方。
企业入驻后,通过低效林改造、退耕还林、土地流转等方式建起了3万亩种植基地,周边的农户也被带动栽下了5万亩左右的芒果树。
基地租用的是农户们的林地,永仁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人口仅10.9万,人均土地面积很广,但之前因为缺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,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共赢。
目前,有300多个工人在哲林的芒果基地生活。哲林招募夫妻工,一对夫妻工照顾几百亩的芒果林。
为了方便夫妻工的生活,公司给他们在基地分配一套配有厨房、卫生间、两间卧室的房子居住,房屋边还有菜地。
基地的夫妻工
“我们企业发展的同时,也要带动农户发展。”方伟介绍,“基地根据一定的比例,为农户种植芒果树,教他们种植管护。收益归农户。将来这些农户种植的芒果,达到基地质量要求的,基地收购后统一销售。”
这些举措让当地的农户很愿意来到哲林打工。一对在基地工作的彝族夫妻笑着跟我们说:“现在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好多了,现在我们两个每月能赚六千五左右。”
这样的夫妻工在哲林还有很多。他们是新型的农民,他们依旧耕种,只是他们如今服务于哲林这样的企业。
方伟介绍说,除了不断扩建的万亩芒果基地,哲林有更大的发展蓝图:五星级的酒店、生态公园、物流配套等。
哲林,是永仁最近几年产业发展的缩影。在永仁莲池、宜就、猛虎等乡镇,还有万亩油橄榄、万亩葡萄、万亩金丝小枣等适合永仁发展的特色农业。
永仁莲池乡副乡长陈加华说:“我们莲池乡油橄榄,计划是种5万亩,目前已经种了3万亩。金丝小枣,主要是农户自己种,也种了13000亩。”
陈加华强调,种植油橄榄和金丝小枣,都不是政府拍着脑袋决定的。“10年前,我们就已经开始种金丝小枣,还是党员带头种。”
油橄榄主要是公司带头种植,目前的龙头企业是莲池本地人创办,也是十多年的成熟的企业。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,从粗加工到食用油、化妆品等都能就地完成生产。
永仁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阿开福介绍,永仁最近几年特色农业的发展,跟县里确定的“一园十片区”的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有关。
这个规划,充分利用永仁87.98万亩的可用地优势,结合永仁日照丰富(日照时长居全国第二,仅次于拉萨)、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,在永仁1镇7乡,发展包括黑山羊养殖、蚕桑养殖、葡萄、油橄榄、核桃、早熟小枣、晚熟芒果种植等在内的农牧产业。
油橄榄、芒果和黑山羊,被称为‘两棵树一只羊’,是规划的重中之重。
移民搬迁抓产业
永仁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,但永仁的农业生产条件,尤其是粮食、蔬菜等作物的种植条件并不具有优势。
永仁山区多,而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——占62.7%,其中彝族占53.4%。传统农业的发展,有一个规律是,主要集中在坝区和人口稠密的地方,尤其是汉族人口密集地方。
相比而言,永仁交通闭塞,缺点明显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永仁一直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。
为解决贫困问题,永仁县想了很多办法,其中一项目前仍在延续,就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移民搬迁。安置地通常就选择靠近县城,传统农业基础好、交通条件便利的乡镇。
正在建设的移民搬迁点
莲池乡就是重要的扶贫搬迁安置点。陈加华说:“莲池以前有8000左右的人口,现在常住人口是15000多,搬来了7000左右。”
莲池三分之一的村小组是移民搬迁组。现在,他们又在做着两个移民搬迁点,移民数量很快超过原有住户。
莲池乡副乡长陈加华
2002年莲池乡第一批搞扶贫搬迁来的人,主要是彝族,他们分得的土地比较贫瘠,为解决生计问题,在政府和当地原住民的帮助下,他们开始发展产业。
查利么村村委会主任李云燕,是莲池乡当地的彝族。她观察说,莲池乡的农产业,主要是老户带动起来的。
“有一些移民在老家多种包谷,水稻不太会种。但在老户(有彝族、汉族)的帮助下,有条件的也种水稻,还有的栽桑养蚕、种杨梅、石榴、葡萄、金丝小枣、油橄榄等。”
在查利么村,蚕桑的收入可观,“一亩地纯收入大概六七千块钱,比烤烟还好。”
烤烟,也是这里的特色农产品,但“烤烟投入成本更高,蚕桑相对简单,老的少的都可以做”。
查利么村村委会主任李云燕
从查利么村,我们了解到,经过十多年的融入,那些移民家庭,已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习惯了莲池乡这块土地,融入了这里的生活。
也正是因为移民的脱贫之路走得比较顺利,最近几年新一轮的扶贫攻坚工程,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。
陈加华介绍,2002年搞搬迁时,有的人还不愿意,甚至有极少数还回到原籍,但这一轮的搬迁工程启动后,报名愿意搬迁的贫困户大大超出了原定计划,老百姓希望得到这个实惠。
在莲池乡采访时,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农产业主要是莲池乡的老户在带头推动,但新型的刺绣产业则几乎全是搬迁户在从事。
查利么村刺绣能手李晓丽的刺绣作品
据查利么村刺绣能手李晓丽介绍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移民主要来自以刺绣著名的中和镇直苴村这样的村寨,这些移民来莲池后,发挥特长,一些人专门从事刺绣。
陈加华介绍,莲池乡刺绣行业,现在有三家公司,一家合作社,两个协会。在全县,由妇联牵头搞了个彝绣一条街,有50家左右的商户,其中莲池的有20家左右。
陈加华总结说,彝族刺绣产业,“起源在中和镇,发展壮大在莲池。”
近年来,永仁的刺绣已然成为永仁正在崛起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。每年在中和镇举行的赛装节,已经成为云南省政府重点举办的民族节日之一。
而在莲池乡,从中和镇搬出来的那些刺绣文化的传承人们,也把家乡的赛装节传统用另一种形式延续——在这里办“绣花节”。
绣花节期间,莲池的草莓正好成熟。于是,“草莓节”与绣花节合二为一,象征性地把永仁的高原特色农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在一起,很受周边各族群众的欢迎。
葡萄种植
END
监制:赵芳 编辑:李玉朋、赵芳
校对:彭烨 制作:李玉朋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